快速导航×

一家之言丨用苏超拉踩国足,是国家重量级媒体该做的吗?2025-09-08

苏格兰超级联赛(简称苏超)近年来逐渐成为中国足球舆论场中的一个特殊参照物,某些媒体在评论中国国家足球队表现时,倾向于以苏超联赛为例进行对比,甚至出现“拉踩”式评价,引发广泛争议,这种以国外联赛为标尺丈量中国足球发展的做法,是否契合国家重量级媒体的身份与责任?又是否真正有助于中国足球的进步?

现象溯源:苏超如何成为“参照物”?

苏超联赛在欧洲足球版图中处于中游位置,其竞技水平、商业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虽远不及五大联赛,但仍保持着鲜明的特色,近年来,随着一些日本、韩国球员在苏超站稳脚跟甚至成为核心,部分国内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一联赛,尤其当中国男足在国际赛场表现不佳时,这种对比更显强烈。

2023-2024赛季,苏超联赛的日本球员古桥亨梧、前田大然等表现抢眼,凯尔特人队中亚洲球员的占比和贡献度显著提升,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目前在欧洲顶级联赛效力的中国球员寥寥无几,这种直观对比成为某些媒体批评国足的“利器”,他们通过渲染亚洲球员在苏超的成功,反衬中国足球的落后。

批判性分析:简单类比背后的认知误区

将苏超与中国足球进行简单类比存在多重认知误区,足球发展路径具有高度国情依赖性,苏格兰足球拥有逾百年职业化历史,其足球文化、青训体系和联赛机制与中国存在本质区别,简单以球员输出数量和质量作为评判标准,忽视了足球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。

媒体常常忽略的一个事实是:日本球员在欧洲联赛的成功是日本足球三十年系统改革的成果,而非单纯“球员个人努力”的结果,从校园足球到职业青训,从联赛建设到海外输出机制,日本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,反观中国足球,近年来虽进行多项改革,但整体体系仍在重建过程中。

更重要的是,苏超联赛本身并非欧洲顶级联赛,其竞技水平和战术体系与五大联赛存在明显差距,以苏超为标杆衡量中国足球,既低估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潜在目标,也误解了欧洲足球生态的多样性。

媒体责任:批判与建设的平衡之道

国家重量级媒体承担着引导公众理性讨论、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,在足球报道领域,这一责任尤为重大,单纯的情绪化批判和简单中外对比,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,反而可能加剧舆论场的对立和虚无情绪。

建设性的足球报道应当建立在深入了解中国足球实际状况的基础上,中国足球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:青训体系薄弱、职业联赛商业化程度不足、足球人口基数小、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等系统性问题,这些问题无法通过简单与国外联赛对比得到解决,更需要基于国情的系统性分析和建设性建议。

一家之言丨用苏超拉踩国足,是国家重量级媒体该做的吗?

重量级媒体应当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深入调查中国足球的痛点难点,介绍国际足球发展的多元路径,而非简单地以某一国外联赛为标尺进行批判,丹麦、比利时等国的足球崛起经验可能比苏超球员个案更具参考价值;日本、卡塔尔的青训体系建设经验可能比联赛对比更具建设性。

案例反思:中国足球的进步与挑战

客观而言,中国足球在过去十年间也取得了一定进步,中超联赛曾一度吸引世界级球星加盟,亚冠赛场上有过亮眼表现;归化球员政策虽争议不断,但体现了寻求突破的尝试;校园足球逐步推广,足球人口有所增加,这些进步虽然未能立即体现在国家队成绩上,但为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中国足球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,金元足球退潮后,职业联赛面临重组;青训体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;国家队大赛成绩持续低迷,这些问题需要足球界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智慧和长期努力。

一家之言丨用苏超拉踩国足,是国家重量级媒体该做的吗?

国际视角:足球发展路径的多样性

纵观世界足坛,各国足球发展路径呈现明显多样性,冰岛利用室内足球场和集中培训模式,在有限人口基础上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国家队;克罗地亚依靠深厚的足球传统和天才球员培养系统,屡创佳绩;甚至印度、越南等国家也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。

这种多样性提示我们,足球发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“标准模式”,每个国家的足球发展都必须与自身的文化传统、社会经济条件和体育管理体系相结合,简单以某一国外联赛为标尺,忽视这种多样性,无异于削足适履。

媒体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足球发展?

国家重量级媒体在中国足球发展中可以扮演更为建设性的角色,媒体应当提供全面、客观的国内外足球报道,帮助公众建立对足球发展的理性认知,媒体可以搭建交流平台,促进国内外足球界的经验分享和合作,媒体应当监督足球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执行,推动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化。

特别是在青训体系建设、联赛健康发展、足球文化培育等关键领域,媒体可以通过深入持续的调查报道,揭示真问题、提出实建议,而非停留在表面化的中外对比和情绪化批判。

超越“拉踩”思维,共建足球未来

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批判,但更需要建设;需要国际视角,但更需要本土智慧;需要媒体监督,但更需要理性引导,国家重量级媒体应当超越简单的中外对比和“拉踩”思维,以更加成熟、专业的态度参与中国足球建设。

苏格兰超级联赛或其他国外联赛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,但这种借鉴应当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发展背景和机制的基础上,而非简单化的成绩对比,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注定漫长而曲折,需要足球界、媒体和球迷的共同努力与耐心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国家重量级媒体应当成为理性声音的倡导者、专业知识的传播者和建设性批评的提供者,这才是媒体责任与担当的真正体现。